深度揭秘“金长城”奖背后的故事:专访五矿期货案例团队负责人
编者按
五矿期货凭借案例《赋能福建碳酸锂产业,破局库存市场风险》荣获《期货日报》2024中国企业风险管理优秀案例“金长城”奖。这不仅是奖项的肯定,更是一个关于如何用金融工具帮助实体企业在行业寒冬中“保暖”,甚至逆势生长的生动故事。奖项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与思考?我们与案例团队负责人五矿期货重庆营业部负责人舒义尉进行了一场对话。
五矿期货荣获2024中国企业风险管理优秀案例“金长城”奖
一、合作契机:从“痛点”到“信任”的破冰之旅
Q:请分享与Z公司合作的契机是什么?双方如何建立起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
A:这个故事的开端,其实源于我们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深耕。我们业务部门凭借中国五矿在新能源品种上的产业优势,持续加大期货工具服务新能源市场的业务覆盖面,在深入新能源产业过程中,得到了碳酸锂上下游企业的普遍认可,碳酸锂期货上市之后,我们主动走访上下游企业,一次老客户的引荐,让我们结识了Z公司。
初次接触,我们就清晰地捕捉到他们的“焦虑点”:从海外采购锂辉石再回国内销售,漫长的船运周期就像一场价格“赌博”,货还没到,市场价格可能已经大跌。这几乎是所有同类贸易商的心病。
所以,建立信任的第一步不是推销产品,而是解决焦虑。我们团队直接上门,为他们做了好几场“期货套保”的科普培训,把复杂的期货工具掰开揉碎讲明白。同时,我们通过日报、周报和随时在线交流,提供市场分析,充当他们的“外脑”。更重要的是,我们想在了客户前面——不仅帮他们锁定原料价格,还主动牵线搭桥,联系国内代加工厂,甚至设计了下游材料厂的“期转现”方案。
当客户发现,我们不仅在帮他们“避险”,还在帮他们“拓路”时,那种基于专业和用心的信任感就自然建立了。这远不是一次简单的交易,而是一次全流程的陪跑。
二、方案设计:量身定制风险管理策略
Q:请具体介绍一下为Z公司设计的风险管理方案有哪些创新之处?
A:创新不在于工具的复杂,而在于策略的精准匹配。我们为Z公司准备了从期货、期权到场外期权的多种“武器库”,但对于第一次接触衍生品的客户来说,复杂意味着门槛。
因此,我们没有追求技术上的“高难度”,而是追求“最适用”。客户最终选择了最直观的期货套保。但真正的“创新点”在于,我们巧妙地将标准的期货合约与客户的现货贸易流程无缝衔接。
我们重点推荐了“期转现”操作。这相当于为客户和下游材料厂搭建了一座直通桥,实现了“期货定价+现货交割”。这样做的好处是双赢的:对Z公司来说,直接锁定了长期订单,减少了中间商环节,降低了成本;对下游厂家来说,也获得了稳定的货源。这个设计让冰冷的期货工具真正服务于温暖的现货贸易,解决了他们最实际的销售渠道问题。
三、关键时刻:应对市场剧烈波动的智慧
Q:在服务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哪个关键时刻最让团队印象深刻?
A:最大的挑战,始终是如何将我们的专业研判,转化为客户敢于行动的信任和信心。这需要我们期货公司服务团队不仅是分析师,更要成为值得托付的顾问。通过“管家式”“顾问式”陪跑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期货、期权交易、行情研判支持服务,以及围绕交割、期转现服务等全程服务并提供培训和指导,协助客户把采、销、存与期货价格和交割等有机联系在一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3月,当时碳酸锂价格一路冲高到12万/吨,市场情绪很乐观。但我们的研究团队判断,供需矛盾并未根本解决,这更像是一个“泡沫”,回调风险很大。我们立即与Z公司进行了紧急沟通,把背后的数据和逻辑层层剖析。可以想象,建议客户在高点做空,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基于前期的信任积累,客户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在期货市场建立了空头头寸。后续市场的走势验证了我们的判断,价格如期回落。这次操作成功对冲了船运期间库存贬值的风险,保住了宝贵的利润。
那一刻,团队的兴奋难以言表。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风险对冲,更让我们看到了专业价值的真正分量——当价格波动从“威胁”转变为可管理的“机遇”时,企业就获得了逆周期发展的底气。
四、专业价值: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Q:案例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效?小微企业如何快速掌握复杂期货工具?
A:最直接的成效是客户在价格下跌中稳住了利润,并且通过期现联动进行了“期转现”操作,实现“期货定价+现货交割”,减少了客户中间环节成本,锁定了销售订单,降低了综合成本。但更深远的成效是,Z公司现在对扩大贸易规模更有信心了,因为他们手里有了应对价格波动的“导航仪”。
对于小微企业如何上手,我的建议是:别想一口吃成胖子。企业负责人首先要重视起来,愿意花时间学习。最关键的一步是“少量尝试”,用一笔小资金去实践,感受市场的脉搏和工具的特性。就像学游泳,先在浅水区练习,熟悉水性后再进入深水区。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一个愿意“手把手”教、耐心陪跑的专业伙伴至关重要。
Q:这个案例对新能源产业链风险管理有何启示?
A: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期货工具能帮助新能源企业从被动的价格接受者,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者。它带来的不仅是风险对冲,更是业务模式的创新。
但企业也需要意识到,参与期货市场不等于“炒期货”,核心是风险管理。这就需要企业培养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并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和动态。与专业的期货机构合作,可以更快地构建这种能力,少走弯路。
五、经验启示:专业机构与实体企业如何实现共赢
Q:这一案例为行业带来了哪些重要启示?对其他企业有何建议?
A:首先,新能源产业企业需明确自身定位,结合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角色、自身企业经营特点和现货资源优势,锁定对应的风险敞口。
其次,新能源产业的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市场分析和风险管理能力。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宏观政策变化等因素,以便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并抓住市场机会。
另外,在参与过程,需要深入了解交易所的相关规则,比如涉及交割方面的,碳酸锂仓单要求每年3、7、11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集中注销仓单。在库电池级碳酸锂生产日期在60天内以及工业级碳酸锂生产日期在240天以内注销后可再次免检重新注册(要求货物本身甚至货位都没有变化)等方面的要求,提前做好自身货物的相应准备;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合作伙伴至关重要。一个专业的期货服务机构,不仅能提供精准的行情研判,更重要的是能深刻理解产业细节,比如碳酸锂仓单的集中注销规则,并帮助企业提前规划。这考验的是期货公司综合的产业服务能力。
六、未来展望:风险管理服务的新趋势
Q:展望未来,期货服务实体企业将呈现哪些新特点?
A:未来的服务会越来越“个性化”。就像裁缝做衣服,以前是提供标准款(传统套保),现在则需要量体裁衣。比如我们最近做的“含权贸易”,就是把期权嵌入现货合同里。举个例子,一家正极材料厂可以和我们锁定一个价格区间,市场价在这个区间内波动时,他能以固定价采购,这就同时解决了“保价”和“保供”两个头疼问题。这种模式上的创新,才是未来服务的核心。这个业务模式对于现货企业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企业可以举一反三,在运用中积累操作经验,提升经营效果。同时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在期权结构及货权转移等方面进行调整,继续探索大业务模式之上的小细节创新。
对我们期货公司而言,角色也在演变。我们正从一个提供交易通道的“中介”,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交易型服务商”转型。未来的期货公司,将是企业身边兼具金融智慧和产业洞察的风险管理合伙人,共同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寻找确定性。
结语
从风险对冲到逆周期扩张,从单点套保到全链条优化,五矿期货通过“双保险”策略,为碳酸锂产业中小微企业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风险管理路径。当价格波动从“威胁”转化为“机遇”,金融工具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韧性生长的底气。
“金长城”奖的背后,是专业机构与实体企业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